萧红
花开了,就像花睡醒了似的。
鸟飞了,就像鸟上天了似的。
虫子叫了,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。
一切都活了。都有无限的本领,要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要怎么样,就怎么样。都是自由的。
——摘自萧红《呼兰河传》
哈尔滨市区北去不到一小时车程,有一条呼兰河,萧红就是从那里出发的。那里有萧红故居、萧红纪念馆——萧红已是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出乎意料,故居竟有7000多平方米。走进大门,迎面一尊汉白玉雕像:一位穿旗袍的女子坐在大石上,手背托着下巴,似乎在沉思。座基上写着“女作家萧红 1911-1942”。
放眼望去,青砖青瓦、土木结构的房屋星罗棋布,大多为北方常见的三间结构。故居分东西两院,东院还有一处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,即萧红在她小说里描述的后花园,相当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——萧红的童年、青少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户人家,相当阔的。不过,萧红很不幸,十岁丧母,历经逃婚坎坷,院内展出的多是萧红和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。
萧红,原名张乃莹,只活了31岁,写了《王阿嫂的死》、《跋涉》、《生死场》等几本书,这在那个作家群星闪耀的20世纪30年代,实在算不了什么。萧红何以走红?用当下“美女作家”的称号去套,萧红够不上。墙上照片中那个叼大烟袋的女子,初看还有点别扭。
然而,放着大家闺秀不做,毅然逃离家门去闯荡江湖,这就是萧红。北平、青岛、上海,武汉、山西临汾、西安、重庆北碚、香港,还有日本,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这是年轻的萧红走过的足迹。风雨飘零,战乱连年,这样的闯荡生涯带给萧红的是,笔下的人物、故事都不会单薄。
萧红的两任丈夫萧军、端木蕻良,以及她结交的朋友舒群、塞克、罗烽、白朗等,都是当时文坛上的才俊;她到上海,又与鲁迅弟子巴金、黄源、胡风等为伍,与许广平形同姐妹,得鲁迅赏识,悉心指导,推荐发表各种作品,她的中篇小说《生死场》的出版,倾注了鲁迅的许多心血。抗战时又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西行,后去了战时陪都重庆的后花园北碚。嘉陵江畔、缙云山下,巴掌大的地方曾云集了郭沫若、老舍、冰心、梁实秋等大师级文学家。萧红,好比一个行走江湖的侠客,路遇各路高手,与诸多一流大侠相识,得一代宗师点拨,她想平庸都难。茅盾称赞萧红为“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”,信然。
飘泊的萧红1940年春来到香港,她似乎预感人生的尽头,故乡的呼兰河、老宅的后花园不断进入梦境——她抓紧完成了长篇《呼兰河传》。太平洋战争爆发了,日军来了,她在病中思念故乡,却没能冲出火线,客死香港。一代才女只能魂归故里。
走出萧红故居。雨后的天空,那么蓝,那么远……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36104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